□撰文燒烤/楊志洪 攝影/任國強
  石頭,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,它卻蹦出數不清msata的礦物和財富;石頭,世界上最冰冷無情的尤物,它卻能衍生出厚重文化與綿綿情趣。
 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塊最名貴的石頭叫和氏璧,因為它差點引發了一場戰爭,而它的價值當量,相當於秦國系統傢俱十五座城市,於是就有了價值連城這一說。
  到了北宋,水滸梁山好漢劫富濟貧,智取生辰綱,而seo生辰綱中竟有一批花石綱,作為權傾一時當朝宰相蔡京的生日禮物。
  石頭本無價,但精美的石頭會唱歌,室內裝潢精美的石頭會讓人瘋狂。
  古往今來,俯拾皆是。
  當下,精美的石頭仍然讓人痴狂。
  據瞭解,上海有數十萬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幾塊精美的石頭收藏,而那些以收藏奇石為愛好的則不下數十萬人。
  在如今的上海灘,只要是花木市場,就有賞石店鋪,只要有古玩市場,就有賞石玩家練攤。
  賞石已經成為市民文化休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  高新村:用鏟車運石頭
  高新村是上海盆景賞石協會的副會長,是改革開放後上海灘最早玩石頭收藏的大家之一,與徐文強、姚飛、杜海鷗一起被譽為賞石收藏的“四大天王”。
  高新村最早以收藏靈璧石出名,早在1987年他就開始到安徽靈璧收購石頭,按他自己的話來說,不是最早玩靈璧石的,但卻是靈璧石最大的推手。在他手上,也搞不清楚究竟過了多少萬塊、多少百噸的靈璧石,但有一個數據可以顯示,20多年來,他先後為靈璧石花了1200萬元。靈璧當地的政府為了感謝他,把高新村寫進了《靈璧縣誌》。
  早年,他在滬太路奇石市場有個大會所,滿院子都是稀奇古怪的大石頭,而且還有一輛大鏟車,給人印象“划水老大”的。高新村為人豪爽,肯幫助人,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好客熱情,有時有點貪杯,在他一生中,不知幫了多少人靠石頭致富。
  後來松江建了一個萬春園奇石市場,高新村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,搬到了萬春園,建立了一個規模更大的高新村賞石文化會所。
  在高新村的賞石文化會所里,到處都是各種石頭製造的景色,雖然規模並不是很大,但很有韻味。
  高新村現在已經不滿足於收藏靈璧石,他現在收藏最多的是藏玉。在他的會所里有一塊鎮館之石——一塊有三四噸重來自西藏的藏玉,金黃色的,猶如突兀的山峰,他取名為“獨占鰲頭”,並儒雅地稱之為藏瓷。為了供奉這塊藏瓷,高新村做了一個同樣碩大無比的紅木底座,在底座上雕了99條龍。他說當年運輸這塊藏瓷時正好遇上了暴風雪,一路苦不堪言,本來只要四五天的車程,他花了整整10天才運到上海。說到此,高新村又把我們領到了會所對面的小院中,這裡正是他的下一個賞石工程,他正在大興土木建造新的賞石花園。
  走進花園,滿地都是碩大圓滑的藏玉,青黑色的,不下百塊,朋友說,現在高新村可能是上海灘藏玉的最大藏家,他的藏玉不會少於100噸。
  陳德寶:滬上第一個賞石館主
  戈壁石的收藏價值發現比較晚,應該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。陳德寶與戈壁石的結緣純屬偶然,而且幾乎與戈壁石的被髮現同步。
  那時,上海大世界經常會舉行一些展會,有一個奇石展,德寶是誤打誤撞走進去參觀的,結果被其中9塊精美的石頭所吸引。德寶在江寧路一家旅館的地下室找到了石頭主人——內蒙古某地質勘察大隊孟大隊長。一見到對方,德寶二話沒說,硬拉著孟大隊長“升艙”,請他住進了一家比較像樣的賓館。
  孟大隊長被這個上海小伙的真誠所感動,當即答應回到內蒙找到好石頭,一定通知他。
  兩個月後,德寶果然接到了孟大隊長的邀請,他馬上飛到內蒙古阿拉善沙漠,開始了收藏戈壁石的漫漫之路。
  30多年來,德寶飛去內蒙的次數數以百計,買飛機票的錢足以買上一兩套商品房,如今,他收藏的戈壁石數以千計。
  上個世紀80年代初,德寶所在單位將寶通路一處街面房,作為福利房特別分給他,德寶便開出了“寶風戈壁石藏館”,那是上海第一家個人創辦的奇石館。
  德寶喜歡戈壁石近乎痴迷,他藏石館里許多好石頭都是非賣品。德寶說:他也需要錢,但不能因為錢,把自己的最愛出賣了,否則就無顏在石頭圈裡玩了。
  德寶是個很講信義的人,當初他在上鋼一廠工作,廠里分給他房子作為戈壁石藏館,有兩個條件,一是房子不能挪作他用,二是必須為上鋼一廠再工作20年,德寶都信守承諾。現在,陳德寶最大的心愿就是培養侄子接好班。
  柳國興:“魄性大”靈璧石莊家
  在玩石圈子裡,柳國興屬於出道晚、後勁足的大玩家,現在是上海觀賞石協會副會長,幾座分會會長。
  柳國興當年靠玩郵票、股票“兩票”起家,涉入石頭圈也就十多年,用一個朋友的話說,“國興玩石頭在上海灘只能算小字輩,他最大的特點‘魄(力)性大’,歡喜做莊。”
  2005年柳國興開始真正玩石頭,此時上海灘上除了像徐文強之類的老“四大天王”,還有數不清的各種石頭王,有自封的,也有公認的。玩石頭講的是資歷和實力。柳國興不信這個邪,他照樣可以硬生生地打進圈子裡。
  那一年,他到靈璧與當地一個靈璧石玩家李富貴策劃,要建造一個賞石公園。於是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,他和朋友圈下了45畝地,他投資上千萬元,占股51%,取名“天一園”。
  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一年,“天一園”也正式竣工,3月9日那天,他帶了上海收藏協會、上海觀賞石協會,開著兩輛大巴,十多輛轎車浩浩蕩盪去了“天一園”,參加開幕式。
  2010年,柳國興看到原先自己創辦的民營企業面臨環保困境,毅然轉型,當時有一批東南亞的老民居拆除,其中木料都是紅酸枝,國興再一次顯示“魄性”,居然一次就投入了600多萬元,買下了這批老紅木料。
  他說,當時對紅木傢具生產一點不熟悉,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,像老紅木這種稀缺材料肯定能幫助他致富的。
  有人說,國興是“粗碼細格板”(錶面上看很粗糙,其實很心細),他絕對不是那種一時興起、摜浪頭的人。這幾年柳國興的雅興樓老紅木傢具風生水起,靠的是認真、善於用腦、追求極致的精神。而老紅木傢具的邊際效應給國興帶來了又一次機會。他用老紅木的邊角料做了上百種造型的幾座,有人說這是好馬配好鞍,讓觀賞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。
  柳國興很善於動腦子,他設計的幾座很多都是從故宮等博物館“剝下來”的經典款式,更重要的是,他做幾座是發揚“腳底板繡花精神——窮考究”,幾座全部用紅木老料,不用一根釘子,全部用生漆,而且打磨、生漆工序要比普通標準增加一倍。
  民間收藏組織“擺閑話”的(有話語權的),一靠實力、二靠人品,柳國興都具備,因此也就被推上了新成立的上海觀賞石協會幾座分會長位子。  (原標題: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qzxipcwehuh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